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透气防渗砂沙地稻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选址要求、场地准备、透气防渗砂铺设、灌溉系统建设、施肥管理及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透气防渗砂技术进行沙地稻田建设及管理的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andy Paddy Fields with Permeable and Impermeable S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透气防渗砂沙地稻田建设规程》(DB15/T 1334-2018)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透气防渗技术在砂质土壤地区种植水稻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砂质土壤地区稻田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增产。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以砂质土壤为主的稻田建设。标准中明确了一些关键术语:如“透气防渗结构”是指采用特定材料和技术手段,在保证土壤透气性的同时防止水分渗透流失的一种工程结构;“保水层”则是指位于透气防渗结构之上,用于储存灌溉用水的一层特殊材料或土壤混合物。
二、规划与设计要点
在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源状况以及土地资源特点,合理布局稻田。设计时需确保每个单元面积适中,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日常管理。同时,要根据地下水位高度确定排水系统的设置位置,并预留足够的蓄水空间。
三、施工工艺详解
1. 基础处理:首先清除表层松散土块,平整地面后铺设一层厚度约为10cm的粗砂作为基础层,以增强整体稳定性。
2. 防渗层构建:在基础层上依次铺设两层不同粒径规格的细砂,形成双层防渗体系。最下层选用粒径较小的砂子紧密填充空隙,而上层则使用稍大颗粒的砂料覆盖表面,这样既能有效阻止深层水分蒸发又能维持表层湿润环境。
3. 透气层安装:在防渗层顶部放置一层由聚丙烯纤维编织而成的网格状透气膜,其主要作用是在不影响水分保持的前提下允许空气流通。
4. 表层覆盖:最后将普通农田耕作土均匀撒布于整个区域,并适当压实,为后续种植提供良好基底。
四、后期维护管理建议
为了长期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需要定期检查各部分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并及时修复任何损坏之处。此外,还需注意控制灌溉频率和水量,避免过度浇水造成浪费或者缺水影响作物生长。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操作流程,可以显著提升砂质土壤地区水稻种植的成功率与经济效益。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