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医疗场所用公共纺织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非医疗场所使用的公共纺织产品,如酒店、宾馆、餐饮、公共交通等场所的纺织品。
Titl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ublic Textile Products - Part 2: Non-Medical Use
中国标准分类号:W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768.2-2018公共用纺织产品通用技术要求第2部分非医疗场所用》是一项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非医疗场所使用的公共用纺织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以下为该标准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安全性要求:标准明确规定了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限量,包括但不限于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例如,甲醛含量不得超过20mg/kg,这是为了防止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有害气体,影响人体健康。
2. 色牢度要求:耐干摩擦色牢度应≥4级,耐汗渍色牢度应≥3-4级。这意味着纺织品的颜色稳定性要达到一定标准,避免因洗涤或穿着导致褪色而污染其他衣物或皮肤过敏等问题。
3. 纤维成分标识:要求准确标明产品的主要纤维成分及含量,这不仅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材质特性,也是商家诚信经营的重要体现。例如,如果一件产品声称是纯棉制品,则其棉纤维含量必须达到95%以上。
4. 物理机械性能:包括断裂强力、起球等级等方面的要求。比如,机织物的断裂强力要求不低于规定值,以确保纺织品具有足够的耐用性。同时,起球等级不得低于3级,这样可以减少因频繁使用而导致的外观变化。
5. 环保要求:鼓励采用绿色环保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提倡使用无毒无害的染料和助剂,降低废水排放量,并且重视回收再利用。
6. 标签标识:除了基本的信息外,还特别强调了警示语句的存在与否。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比如易燃材料制成的装饰布料,应在包装上明确标注警告信息。
通过上述条文可以看出,《DB51/T 1768.2-2018》从多方面严格把控了非医疗场所内使用的公共用纺织产品质量,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与权益。企业和相关从业者应当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生产流程,确保产品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