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鹤拳表演服务的基本要求、人员要求、场地与设施、表演内容与形式、服务质量要求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白鹤拳表演服务的组织与实施。
Title:Specification for White Crane Fist Performance Serv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S86
国际标准分类号:97.19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鹤拳表演服务规范(DB35/T 1717-2017)是福建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白鹤拳表演的服务流程和质量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表演人员基本要求
标准指出,从事白鹤拳表演的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武术基础。具体来说,表演者应通过专业武术机构的考核,掌握白鹤拳的基本套路和动作要领。此外,表演者还需接受礼仪培训,确保在表演过程中展现出尊重观众和传统文化的态度。
表演场地与设施
对于表演场地的选择,标准强调了安全性和适宜性。表演场地应平整、无障碍物,并且地面材质需具备一定的防滑性能以保障表演者的安全。同时,场地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供观众站立或就座,且视线无障碍。
表演内容与流程
白鹤拳表演的内容应当包括传统套路展示以及现代创新元素融合。标准建议将白鹤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融入到表演中,使观众不仅欣赏到技艺本身,还能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表演流程则需遵循从热身到正式表演再到谢幕的传统模式,确保整个过程流畅自然。
安全措施
在安全性方面,标准特别提到需要制定应急预案,比如应对突发的身体不适或其他紧急情况。此外,组织方还应该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观众互动环节
为了增强体验感,标准鼓励设置观众互动环节。例如,可以让观众近距离观察表演者如何完成复杂动作,或者邀请部分观众上台体验简单的白鹤拳招式。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拉近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能让更多人参与到这项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以上就是对DB35/T 1717-2017《白鹤拳表演服务规范》中几个重要条文的具体解读。这些规定旨在提升白鹤拳表演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