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甜竹笋用林的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丰产栽培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黄甜竹笋用林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Bamboo Shoot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684-2017《黄甜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是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黄甜竹笋的栽培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中指出,种植区域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具体要求包括:土壤pH值在5.5至7.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地下水位应在1米以下。整地时需深翻土壤,深度一般为30-40厘米,并施足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不少于2吨。
种苗选择与处理
种苗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生长效果。规程建议选用一年生以上的健康种苗,要求无病虫害、芽眼饱满。种植前应对种苗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方法是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然后晾干备用。
栽植密度与方式
合理的栽植密度可以保证竹笋的良好生长空间。根据标准,推荐的栽植密度为每亩120-150株。栽植方式可采用单行或双行排列,行距保持在2.5-3米,株距控制在1.5-2米。栽植时应注意种苗的直立性和根系的舒展性,确保与土壤紧密接触。
管理措施
1. 施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追肥,分别在春季萌芽期和秋季生长高峰期。肥料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配合有机肥使用。
2.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适时浇水,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3.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竹林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手段进行防治,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4. 抚育修剪:适时去除枯枝败叶,促进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黄甜竹笋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