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蝴蝶兰温室催花的设施要求、环境条件控制、栽培管理措施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蝴蝶兰温室催花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house Forcing of Phalaenop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589-2017《蝴蝶兰温室催花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蝴蝶兰在温室中的催花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控制
- 温度管理: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例如,在催花初期,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至30℃之间,夜间则需降至18℃至22℃。这一措施有助于模拟自然条件下蝴蝶兰的开花周期,促进花芽分化。
- 湿度调节:温室内的相对湿度通常维持在60%到8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植株健康和花朵质量。特别是在开花期间,适当的湿度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并提高授粉成功率。
2. 光照强度与时间
- 标准指出,蝴蝶兰对光照的需求较高,但忌强光直射。建议使用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万到3万勒克斯范围内。同时,每天至少需要提供8小时以上的散射光照射以满足其正常生理活动所需。
3. 施肥方案
- 在催花阶段,应采用平衡型肥料(如N:P:K比例为15:15:15)进行叶面喷施或根部灌溉。每隔7至10天施一次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浓度。此外,在花蕾显色期停止氮肥供应,转而增加磷钾肥的比例,这有利于促进花苞发育及色彩鲜艳度提升。
4. 病虫害防治
- 预防为主是该标准强调的核心原则之一。定期检查植株状况,一旦发现有蚜虫、红蜘蛛等常见害虫迹象时,立即采取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捕)或生物农药来进行处理。对于真菌性病害,则推荐使用广谱杀菌剂如多菌灵进行预防性喷洒。
5. 采收与包装
- 当第一朵花完全开放后即可开始采摘作业。采摘时注意保留足够长度的花梗作为后续繁殖材料使用。包装前需仔细检查每束花的质量,确保无明显损伤或腐烂现象,并按照规格分级存放于阴凉通风处待运。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环境调控到具体操作细节等多个方面,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蝴蝶兰的整体品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