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蔗地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氮磷流失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点布设、采样方法、样品分析与测定、数据处理及质量保证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蔗地氮磷流失的监测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es in Surface Runoff and Subsurface Leaching in Sugarcane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557-2017《蔗地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氮磷流失监测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蔗地氮磷流失的监测工作。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1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应选择在典型蔗地内,要求地形平坦、土壤类型一致且面积不小于0.5公顷。每个监测区域内至少设置3个监测点,并确保监测点远离沟渠、道路等可能影响径流路径的地方。这一规定是为了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避免因局部因素干扰导致结果偏差。
4.1 地表径流监测设备安装
地表径流监测采用人工采样或自动记录仪两种方式。若使用人工采样,则需配备专用集流槽及样品容器;若选用自动记录仪,则仪器精度不低于±1%FS。所有设备安装前均须经过校准,并定期维护以保持良好状态。这一步骤强调了设备选型与维护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到后续数据采集的质量。
5.2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采集回来的水样应在4小时内完成过滤、分装并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对于氮元素测定可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而磷则推荐使用钼锑抗比色法。此外还要求平行样误差不得超过5%,空白对照值低于检测限。这些具体的操作步骤明确了实验流程,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1 数据记录与管理
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及时填写相关表格,包括但不限于日期时间、天气状况、流量大小等内容。所有原始资料应妥善保存至少三年以上,并建立电子档案便于查询追溯。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防止信息丢失或篡改现象发生,为长期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深入剖析,希望对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