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蔗地土壤酸性及养分改良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甘蔗种植过程中土壤酸性和养分问题的改良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il Acidity and Nutrient Improvement in Sugarcane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558-2017《甘蔗地土壤酸性及养分改良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针对甘蔗种植中土壤酸化和养分失衡问题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从规程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规程明确指出甘蔗地土壤pH值应保持在5.5以上。当土壤pH低于5.5时,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良。这一指标是基于甘蔗生长的最佳需求设定的,因为过低的pH值会导致铝离子毒害和磷元素固定等问题,影响甘蔗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效率。
关于石灰施用量的确定,规程建议根据土壤pH值、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综合计算。一般情况下,每降低1个pH单位,每亩需施用生石灰约150公斤。但实际操作中要结合土壤类型调整,砂质土用量可适当减少,而粘质土则需增加。
对于有机肥的使用,规程推荐每公顷每年施用腐熟农家肥不少于30吨或商品有机肥不少于6吨。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提高土壤缓冲能力,有效缓解酸化趋势。此外,还应配合施用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与有机肥轮换使用效果更佳。
针对氮磷钾肥的施用,规程提出氮肥以尿素为主,磷肥选用钙镁磷肥,钾肥采用硫酸钾。各元素比例大致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0.5:1。施肥方式上提倡基肥深施,追肥分期进行,尤其注意拔节期和伸长期的追肥管理。
另外,规程特别强调改良后要定期监测土壤pH值变化。通常在改良后的第一年需检测2-3次,之后每年至少检测一次,确保改良效果稳定持久。如果发现土壤再次酸化,应及时重复上述改良措施。
总之,该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为甘蔗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