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葡萄白粉病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设施葡萄白粉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Powdery Mildew in Facility-Grown Grap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619-2017《设施葡萄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设施栽培环境中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预防措施
该部分强调了在葡萄生长周期中采取预防性措施的重要性。例如,要求定期检查葡萄植株,及时清除病残体和落叶,保持棚室清洁。此外,还建议合理修剪枝蔓,确保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5.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包括使用紫外线灯、热处理等手段来抑制病菌传播。规程指出,在温室或大棚内安装适当的紫外线光源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病原孢子的数量。同时,对于已经感染的植株,可以通过短时间高温处理(如45℃持续2小时)的方式杀灭病原菌。
6.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控制白粉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规程推荐了几种适合使用的杀菌剂,并给出了具体的使用浓度与间隔期。例如,规定了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使用浓度为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而三唑酮乳油则需稀释至2000-2500倍后喷雾,每10-15天进行一次。值得注意的是,规程特别提醒使用者注意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7.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型的防治策略。规程提倡利用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类制剂对病原菌进行拮抗。具体操作时,可以在葡萄萌芽前或者开花初期施用芽孢杆菌制剂,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指导剂量均匀喷洒于叶片表面及果实周围环境。
以上就是对DB13/T 2619-2017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这些措施旨在帮助种植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白粉病管理体系,从而保障葡萄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