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胡杨林抚育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胡杨林的抚育与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plar Forest Ten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062-2017胡杨林抚育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地方标准,于2017年9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对胡杨林的抚育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对于保护这一珍贵的荒漠植被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疆地区胡杨林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补造、抚育采伐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活动。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主要工作内容,强调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2. 术语和定义:
- 胡杨林:由胡杨树种构成的森林群落。
- 抚育采伐:为了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木生长量而进行的采伐作业。
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
3.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要求在胡杨林分布区内选择适宜的更新点位,采取播种或插条等方式促进新苗生长。特别指出更新点应避开流动沙丘,并确保每公顷保留不少于30株幼苗。
4. 补植补造:当现有林地内郁闭度低于0.3时需进行补植。建议使用本地采集的胡杨种子育苗,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栽植,株行距一般控制在4米×4米左右。
5. 抚育采伐:规定了抚育采伐的对象主要是病腐木、濒死木及过密木。采伐强度不得超过蓄积量的20%,且要保证保留木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自然更新的需求。
6. 病虫害防治:强调预防为主,定期巡查监测。一旦发现危害症状应及时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治理。例如可以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
7. 档案记录:要求建立完整的抚育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作业设计书、施工记录表、检查验收报告等资料。这些文件将作为今后评估抚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通过以上条款可以看出,《DB65/T 4062-2017》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希望相关部门和个人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相关工作,共同守护好这片宝贵的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