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辣椒大棚杂交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育苗技术、授粉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种子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辣椒大棚杂交制种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ppe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in Greenhou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002-2017《辣椒大棚杂交制种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辣椒大棚杂交制种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茬口安排与播种时间
标准条文: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确保母本与父本花期相遇。”
解读: 这一条强调了茬口安排的重要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来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母本和父本的花期必须协调一致,这是保证授粉成功的基础。例如,在江西地区,通常会选择在春季进行播种,以确保辣椒在适宜的温度下开花结果。
2. 苗床准备
标准条文: “苗床土壤应疏松肥沃,pH值保持在6.0-7.0之间,并施足基肥。”
解读: 苗床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幼苗的生长发育。疏松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足够的养分和良好的透气性,有助于根系的健康生长。pH值的控制也很关键,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此外,基肥的选择和施用量要适当,既要满足幼苗初期生长的需求,又不能造成肥害。
3. 植株调整
标准条文: “及时去除侧枝和多余的叶片,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解读: 植株调整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去除不必要的侧枝和叶片,可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干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同时,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的整体抗逆能力。
4. 授粉管理
标准条文: “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每天上午9:00-11:00进行。”
解读: 在辣椒大棚杂交制种过程中,人工辅助授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这一时间段内,花朵开放最为旺盛,有利于提高授粉的成功率。人工授粉不仅可以弥补自然授粉不足的问题,还能有效避免因天气原因导致的授粉失败,从而保障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5. 病虫害防治
标准条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
解读: 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意味着要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比如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和科学施肥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综合防治则包括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如使用粘虫板、喷洒生物农药等。定期检查植株的健康状况,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防止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
6. 收获与贮藏
标准条文: “当果实达到生理成熟时即可收获,收获后立即晾晒或烘干。”
解读: 及时收获对于保证种子质量至关重要。过早收获会导致种子未充分成熟,影响发芽率;而延迟收获则可能增加病虫害的风险。收获后的晾晒或烘干步骤同样重要,它能有效降低种子的水分含量,延长保存期限,为后续的加工和销售奠定基础。
以上是对DB36/T 1002-2017标准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提升辣椒大棚杂交制种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