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芦笋亲本繁殖与杂交制种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芦笋亲本繁殖及杂交制种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sparagus Parental Propagation and Hybrid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000-2017《芦笋亲本繁殖与杂交制种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芦笋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隔离
标准规定亲本品种应具备高产、优质、抗性强等优良性状,并且要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在亲本繁殖区周围500米范围内不得种植其他同种作物,防止花粉混杂影响品种纯度。同时要求繁殖区周边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便于管理和监督。
二、田间管理
1. 土壤准备:繁殖地需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保持土壤疏松肥沃。每公顷施入腐熟有机肥不少于30吨,过磷酸钙30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
2. 定植: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定植。株行距为40厘米×80厘米,每穴栽植1株,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3. 水分管理: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积水。遇干旱应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三、授粉与采种
1. 授粉时间:开花盛期为最佳授粉时机,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 采种标准:种子成熟度以果皮呈黑褐色、果肉变硬为标志。当大部分果实达到此标准时即可采收。
3. 种子处理:采收后的种子需经晾晒脱粒,去除杂质。然后用清水漂洗,再用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0分钟,最后阴干贮藏。
四、质量控制
1. 品质指标:杂交种子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超过10%。
2. 检验方法:按照GB/T 3543.2-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和GB/T 3543.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的规定执行。
五、档案记录
繁殖过程中应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品种名称、繁殖面积、播种日期、施肥情况、病虫害防治措施等信息。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以便追溯和核查。
以上是对DB36/T 1000-2017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有助于提高芦笋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的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