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传统手工无釉黑瓷制作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工艺流程、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福建地区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无釉黑瓷产品。
Title:Traditional Handmade Unglazed Black Porcelain Making Skills
中国标准分类号:Y80
国际标准分类号:83.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992-2017《传统手工无釉黑瓷制作技艺》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保护传统手工无釉黑瓷的制作工艺。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该标准明确了“传统手工无釉黑瓷”的概念,即以天然矿物为原料,通过传统手工技艺成型、烧制而成,不施釉且具有黑色特征的陶瓷制品。这一定义强调了工艺的传统性和产品的自然属性。
其次,在原材料选择上,标准要求使用含铁量较高的天然矿物作为主要原料,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这一步骤对于确保最终产品的色泽纯正至关重要,因为铁元素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瓷器的颜色表现。
再者,在成型工艺中,标准特别指出了手工拉坯或模制成型两种方式,并且强调整个过程应尽量减少机械干预,保持手工艺的独特性。此外,成型后的坯体需经过自然晾干而非快速烘干,这样可以更好地保留坯体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接着,在烧成环节,标准规定了具体的温度范围和气氛控制。烧成温度一般在1250℃至1350℃之间,同时要保证还原气氛充足,这样才能使瓷器呈现出深邃而均匀的黑色。值得注意的是,烧成过程中还需注意窑内压力的变化,避免因压力不当导致成品出现裂纹等问题。
最后,在质量检验方面,标准提出了多项指标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外观缺陷(如气孔、变形)、物理性能(如吸水率、抗折强度)以及化学稳定性等。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评价一件传统手工无釉黑瓷是否合格的标准体系。
综上所述,《传统手工无釉黑瓷制作技艺》不仅记录了这一古老技艺的操作流程,也为现代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传承与发展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