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铁尾矿区域进行刺槐林造林的技术要求,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方法、苗木规格、栽植技术及抚育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铁尾矿区域的刺槐林造林及生态恢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ocust Tree Afforestation on Iron Tai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611-2017铁尾矿刺槐林造林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在铁尾矿上种植刺槐的技术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利用铁尾矿进行刺槐造林的活动。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对象,即河北省内以铁尾矿作为基质进行刺槐造林的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1. 铁尾矿:选矿厂从铁矿石中提取铁后剩余的废弃物。理解这一点有助于认识到铁尾矿的来源及其特性。
2. 刺槐林:由刺槐树种构成的森林群落。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明确造林的目标树种及其生态功能。
三、造林地选择与准备
1.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无明显污染源的铁尾矿堆场。此条强调了选址的重要性,确保铁尾矿具备基本的造林条件。
2. 对铁尾矿进行翻耕处理,深度不低于30cm,并施加有机肥或复合肥。通过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施肥则提供必要的养分支持。
四、苗木培育
1. 苗木应来源于正规苗圃,且需经过检疫合格。确保苗木质量是造林成功的基础。
2. 种子播种前要进行催芽处理,具体方法包括温水浸泡24小时或沙藏40天。催芽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速度。
五、造林施工
1. 春季或秋季为最佳造林时间。选择适宜的时间段有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
2. 栽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1650株至2250株。合理的密度配置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促进树木健康生长。
六、抚育管理
1. 新造林初期需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通常每月一次直至成活率稳定。水分供应对幼苗存活至关重要。
2. 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除草作业,并根据实际情况追加肥料。及时清除杂草可减少竞争压力并补充营养。
七、病虫害防治
1. 定期巡查观察植株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病虫害扩散。
2. 推荐使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药剂,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绿色防控理念贯穿整个管理过程。
八、监测评估
1. 建立长期跟踪监测体系,记录各项指标变化趋势。科学的数据积累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并优化后续操作流程。
2. 每隔五年进行全面检查验收,评估整体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持续改进机制保障了项目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