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多层建筑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多层建筑中采用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ingle-bar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of Multi-storey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507-2017《多层建筑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主要规范了多层建筑中采用单排配筋方式的混凝土剪力墙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以下选取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剪力墙截面设计
4.1.1 剪力墙厚度
剪力墙最小厚度应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并且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1/25。对于抗震设防地区,剪力墙厚度还应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控制。
解读:此规定确保了剪力墙在承受竖向荷载的同时具备足够的抗侧移能力,特别是在地震频发区域,适当的厚度可以有效吸收并分散地震能量。
5.2 配筋构造
5.2.1 水平分布钢筋
水平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大于200mm。沿墙肢长度方向连续布置,端部弯钩角度为135度。
解读:合理配置水平分布钢筋能够提高剪力墙的整体延性和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弯钩设计增强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6.1 施工质量控制
6.1.1 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前应对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涂刷隔离剂,确保模板接缝严密不漏浆。
解读:良好的模板安装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基础,防止漏浆不仅影响外观,更可能导致内部缺陷,降低结构耐久性。
7.1 工程验收
7.1.1 检查项目
验收时需检查墙体轴线位置偏差不得超过20m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H/1000且不大于30mm(H为层高)。
解读:严格的尺寸偏差控制有助于保持建筑物的几何精度,避免因累积误差导致的使用功能障碍或安全隐患。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摘录与解析,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全面考量。该规程为确保多层建筑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安全可靠提供了重要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