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亚洲巨龟人工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养殖环境要求、种苗选择与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疾病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亚洲巨龟的人工养殖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Asian Giant Softshell Turtle - DB46/T 444-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444-2017 亚洲巨龟人工养殖技术规程》是海南省发布的关于亚洲巨龟人工养殖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种质要求、场址选择、设施设备、引种运输、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越冬管理到档案记录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规范亚洲巨龟的人工养殖过程,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种质要求方面,标准明确规定亲龟应来源于有资质的养殖场或保护区,并要求亲龟具备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和健康状况。具体来说,成年雌龟体重应在2公斤以上,雄龟体重在1.5公斤以上,且无明显外伤和病害。此外,亲龟需经过检疫合格后方可引入养殖场地。
对于场址选择,标准强调养殖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区,周围环境安静,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同时要求场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包括养殖区、饲料存储区、孵化区等,并配备必要的防疫设施。
设施设备部分,标准指出养殖池塘面积宜为1000至3000平方米,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池底需铺设沙土或卵石,便于龟类活动和产卵。还要求安装进排水系统、增氧设备以及遮阳设施,确保养殖环境适宜。
引种运输环节中,标准要求运输工具清洁卫生,途中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剧烈震动。到达目的地后需隔离观察至少两周,确认健康后再混群养殖。
饲养管理方面,标准提倡投喂新鲜优质的饵料,主要包括鱼虾、螺蚌、蔬菜等,日投喂量占龟体重的5%-10%。同时强调定期清理残饵粪便,保持水质清新。
疾病防控上,标准主张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要求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定期消毒池塘,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一旦发生疾病,应立即隔离病龟,使用符合规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越冬管理部分,标准建议在冬季来临前将龟类转入室内或加盖保温膜的大棚内,控制水温不低于15℃,并减少投喂次数。
最后,标准要求做好养殖全过程的档案记录工作,包括亲龟来源、饲养日志、疾病防治措施等内容,以便追溯和管理。
这些条文构成了亚洲巨龟人工养殖的基本框架,从业者应当严格遵守,以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