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盈血病的蒙医诊疗指南。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医疗机构在对盈血病进行蒙医诊断和治疗时使用。
Title:Mongolian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 for Yinxue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ZYY004-2024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IMAAMM 004-2024 盈血病的蒙医诊疗指南》中,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本在“盈血病的辨证分型”部分做出了重要调整。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蒙医对盈血病认识的深化,也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围绕新老版本在“盈血病辨证分型”方面的差异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与实际应用价值。
旧版标准中,盈血病主要分为“实性盈血”和“虚性盈血”两大类,其中实性盈血多见于外感热邪、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所致;而虚性盈血则多因脾肾两虚、气血不足引起。这种分类方式虽较为直观,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的表现难以明确归入此类,导致辨证不够精准,影响治疗效果。
新版指南在保留原有分类的基础上,新增了“气滞血瘀型”作为独立的辨证类型,并将其纳入主要分型之中。这一调整基于蒙医对盈血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传统蒙医认为,盈血病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尤其是气机郁滞可导致血液瘀阻,形成“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这一类型的患者常表现为胸胁胀痛、情绪抑郁、舌质紫暗、脉弦涩等特征,与传统的实性或虚性盈血有明显区别。
新标准的这一修订,不仅丰富了盈血病的辨证体系,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具体的辨证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尤其要注意区分“气滞血瘀型”与其他类型之间的异同。例如,与实性盈血相比,气滞血瘀型患者虽有血瘀表现,但并无明显的热象或实邪,而是以气机不畅为主导;与虚性盈血相比,患者虽有气血不足的表现,但更多是因气滞导致的血行不畅,而非单纯的气血亏虚。
此外,新标准还强调了“气滞血瘀型”在治疗上的特殊性。传统治疗方法多以活血化瘀为主,而新版指南建议在治疗时应兼顾理气解郁,采用“理气活血”的治法,如使用柴胡、香附、川芎等药物,以达到调畅气机、促进血行的目的。这一调整反映了蒙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疗理念,也体现了对个体化治疗的重视。
综上所述,《TIMAAMM 004-2024 盈血病的蒙医诊疗指南》在“盈血病辨证分型”方面的修订,是对传统蒙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临床实践需求的积极回应。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一变化,有助于提高盈血病的辨证准确性与治疗效果,推动蒙医诊疗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