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村庄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工艺选择、施工及验收、运行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村庄生活污水的收集与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of Village Domestic Sew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495-2017《村庄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技术规程》是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地方标准,于2017年正式实施。该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般规定
标准第3章明确了适用范围,强调了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同时要求在进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污水收集系统
根据第4章内容,在设计村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时,需遵循“雨污分流”的原则。具体而言,雨水和生活污水应分别排放至不同的管道内。此外,还应当合理设置检查井,并确保其位置便于日常维护与检修工作开展。
对于不同类型的村庄,其污水管网布置方式也有所不同:
- 对于人口密度较高且地势平坦的村庄,推荐采用集中式收集模式;
- 而对于地形复杂或者分散居住较多的小型村落,则可以考虑分户式或小型集中式的处理方案。
处理工艺选择
第5章中指出,在选择具体处理工艺之前,必须先完成详细的现场调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水量预测、水质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估等步骤。常见的处理工艺有生物接触氧化法、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等。每种工艺都有其适用条件和技术特点,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最优选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寒冷地区还需采取防冻措施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例如可以通过保温材料包裹管道、加装加热装置等方式来提高冬季运行稳定性。
设施建设要求
关于设施建设方面,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质量控制要点。比如基础开挖深度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混凝土浇筑前要严格检查模板安装情况;设备安装过程中则要注意保持水平度和平整度等。
另外,在施工完成后还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竣工验收,确保所有工序均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运行管理
最后,在第8章里强调了后期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定期巡检制度、故障报告机制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整个系统的长期稳定高效运作。
综上所述,《村庄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技术规程》不仅为北京市范围内相关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