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短季棉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短季棉的高产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Short-season Cott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295-2017短季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短季棉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且生育期适中的短季棉品种。如鄂杂棉23号等。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抗虫害能力,在有限的生长期里能保证产量和品质。
二、播种育苗
播种时间为每年5月上旬至中旬,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发芽。每亩播种量控制在0.75公斤左右,确保苗全苗壮。播种深度一般为2-3厘米,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三、田间管理
定苗时要遵循“去弱留强”的原则,每穴保留两株健壮幼苗。生长期间需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棉花争夺养分。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合理追肥,特别是在花铃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四、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但要注意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五、收获
当棉铃开裂率达到80%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收。使用机械采摘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损失。收获后应立即晾晒或烘干,避免因潮湿导致品质下降。
以上内容是对《DB42/T 1295-2017短季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中部分重点条款的具体阐释,希望对从事短季棉种植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