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演练的基本要求、组织与准备、实施与评估以及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Title:Guidelines for Emergency Evacuation Drills in Crowded Pl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479-2017《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演练导则》是北京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提高场所内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下将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演练准备阶段,标准要求组织者应根据场所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演练方案。这包括明确演练的目的、范围、时间、地点以及参与人员等基本信息。同时,还应当确定演练的具体内容,如火灾、地震等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并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此外,为了保障演练效果,还需提前准备好必要的物资器材,比如灭火器、急救箱等,并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了指挥系统的建立与运行。规定必须设立专门的指挥机构来统一协调整个演练过程,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指挥员要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下达指令,保证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另外,对于疏散路线的选择也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事先勘察现场环境,合理规划安全出口的位置及数量,避免出现拥挤踩踏现象。
再者,关于评估总结环节,该标准指出每次演练结束后都应该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评价。不仅要记录下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收集参演人员的意见反馈,从中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同时鼓励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标准特别关注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在设计疏散路径时需充分考虑他们的身体条件限制,设置相应的辅助设施。并且建议定期举办面向公众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综上所述,《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演练导则》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此类活动提供了指导框架,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应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