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及维护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il Erosion in Small Watersheds - Part 2: Engineering Measu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242.2-2017《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工程措施技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小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等基本概念。“小流域”是指面积较小、地形复杂且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水土流失”则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自然力或人为活动作用下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工程措施类型
标准规定了多种工程措施,包括梯田建设、淤地坝工程、谷坊工程等。其中:
- 梯田建设要求根据坡度选择合适的梯田形式,如水平梯田、反坡梯田等,并确保田面宽度满足机械化耕作需求。
- 淤地坝工程强调坝址选择应避开断层带、滑坡体等地质不稳定地区,同时要保证溢洪道的设计能够安全泄洪。
- 谷坊工程则需考虑材料来源及施工工艺,确保其稳定性与耐久性。
施工要求
对于各类工程措施的具体施工细节,标准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在梯田建设过程中,田坎坡度不宜过陡,一般控制在1:1至1:1.5之间;而在淤地坝施工时,则需注意防渗处理,采用粘土心墙或复合土工膜等方式增强坝体的抗渗性能。
检验与验收
最后,标准还对工程完工后的检验与验收程序进行了说明。要求施工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图纸、施工记录、质量检测报告等。监理单位需按照相关规范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只有当所有指标均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通过验收。
以上是对DB64/T 242.2-2017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旨在帮助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促进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