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数据处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674-2017《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技术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为科学评估城市热岛效应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监测点布设要求
标准指出监测点应选择在城市建成区内的典型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和绿地等不同功能区。每个功能区内至少设置一个监测点,并且要确保监测点远离大型热源如发电厂、锅炉房等,以减少局部热源对监测数据的影响。此外,监测点的高度通常设定在距离地面1.5米至10米之间,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人类活动层的温度状况。
数据采集频率与记录
对于连续监测系统,数据采集频率不应低于每小时一次,而便携式监测设备则要求每次测量间隔不超过半小时。所有采集的数据都必须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包括但不限于日期时间、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对应的气温值。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台风等)仍需坚持正常监测工作,除非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操作时可暂停。
数据处理方法
当获得原始监测数据后,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初步筛选剔除异常值,例如明显偏离正常范围的数据点。然后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选择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多种方式来计算最终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多站点比较分析时,应当考虑各站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环境差异等因素,采取适当措施消除这些影响因素带来的偏差。
结果表达形式
最后形成的监测报告中除了包含基本的信息外,还应该有详细的图表展示,比如温度分布图、趋势线图等等。同时还需要对整个监测过程做一个简短总结,说明采用了哪些技术和手段进行了怎样的分析,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或对策。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探讨可以看出,《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分析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而且强调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整个流程中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理解并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