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防治措施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马尾松毛虫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Title:Sustainabl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Pine Caterpillar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440-2017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
1. 术语和定义:该部分明确了“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等核心概念。例如,“可持续控制”不仅强调短期效果,还注重长期生态平衡与资源保护。
2.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程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开展调查,及时掌握虫情动态。特别是对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及幼虫高密度发生期要特别关注,这有助于提前采取措施防止灾害扩大。
3. 生物防治优先原则:提倡使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手段。如利用赤眼蜂寄生卵粒来抑制害虫数量增长;推广白僵菌粉炮投掷技术,在特定条件下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4. 化学防治合理应用:当虫害达到经济阈值且其它方法难以奏效时可考虑喷洒低毒高效农药。但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并尽量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5. 综合管理策略:鼓励结合抚育间伐、人工林改造等方式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森林自身抵御能力。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
6. 应急响应机制:对于突发性大规模暴发情况,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实施快速处置。包括但不限于设置诱捕器、释放大量天敌等紧急措施。
7.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每次行动后都要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评估各项措施的实际成效,据此调整后续方案。确保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不损害生态环境健康。
以上内容涵盖了规程的主要框架及其重点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