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冷泡绿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质量控制与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冷泡绿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Cold Brew Gree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冷泡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B52/T 1203-2017)是贵州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冷泡绿茶的加工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冷泡绿茶的原料应选用新鲜、无污染的茶叶,且采摘时间应在春季或秋季。原料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7%,这确保了茶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不易受到微生物的影响,保持其品质。
加工工艺
1. 萎凋:萎凋过程是冷泡绿茶制作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建议萎凋时间为6至8小时,温度控制在20℃至25℃之间。这一过程有助于去除部分水分,使茶叶柔软,便于后续揉捻。
2. 揉捻:揉捻时压力要适中,时间约为1至2小时。标准指出,揉捻后的茶叶应成条率不低于85%,这样可以保证茶叶在冲泡时能充分释放香气和滋味。
3. 发酵:冷泡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类,因此在标准中特别强调发酵过程应严格控制,避免茶叶发生不必要的发酵变化。
4. 干燥:干燥温度应控制在80℃至100℃之间,时间为1至2小时。干燥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茶叶中的水分,防止霉变,并固定茶叶的形状和色泽。
质量要求
冷泡绿茶的质量要求包括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两部分。感官指标要求茶叶外形匀整,色泽绿润,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长持久,滋味鲜爽回甘。理化指标则规定茶叶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6%,总灰分不超过6.5%。
包装与贮存
包装材料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无毒无害。贮存环境应干燥、阴凉、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污染。贮存温度宜低于20℃,相对湿度低于65%。
以上是对DB52/T 1203-2017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解读,这些内容为冷泡绿茶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