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犬、猫腹泻的中兽医辨证施治原则、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本文件适用于从事宠物疾病诊疗的兽医及相关从业人员。
Title:TCVMA 212-2025 Veterina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rrhea in Dogs and Cat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VMA 212-2025《犬、猫腹泻中兽医辨证施治》是针对犬猫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的中医治疗标准。相较于2018版,新标准在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多项调整,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湿热证”与“寒湿证”的辨证界限进一步明确,并引入了新的舌象与脉象参考指标。
本文将以“湿热证与寒湿证的辨证差异及临床应用”为主题,结合新旧版本标准的对比,深入解析这一变化对实际诊疗的意义。
在2018版标准中,“湿热证”与“寒湿证”虽有区分,但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舌脉判断依据,导致临床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例如,对于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等症状,医师可能因经验不同而得出不同结论,影响治疗效果。
而TCVMA 212-2025在修订时,特别强调了舌象与脉象在辨证中的重要性。新版标准明确规定:“湿热证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典型表现;寒湿证则以舌淡苔白腻、脉濡缓为主。”这一调整使得辨证更加客观、统一,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
在临床应用中,这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若一只犬出现腹泻、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则应考虑为湿热证,治疗上宜选用清热利湿类中药,如茯苓、泽泻、黄连等;而若舌淡苔白腻、脉濡缓,则属寒湿证,宜用温中散寒、健脾化湿之法,如干姜、白术、砂仁等。
此外,新标准还指出,在湿热证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避免使用过于温燥的药物,以免加重湿热内蕴;而在寒湿证中,则应慎用寒凉之品,以防伤阳助湿。
综上所述,TCVMA 212-2025对湿热证与寒湿证的辨证标准进行了细化,增强了临床实用性。这对于提升犬猫腹泻的中医治疗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兽医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做到精准辨证、合理用药,从而提高疗效,减少误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