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虎舌红培育的术语和定义、苗木繁殖、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虎舌红的培育与种植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Hushéhóng (Rhaphiolepis indic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168-2017《虎舌红培育技术规程》是贵州省针对虎舌红这种特色中药材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苗繁育
规程指出,虎舌红种苗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本。繁殖方法包括扦插和组织培养两种方式。扦插应在春季进行,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长度约15厘米,保留顶部2-3片叶子。扦插基质以泥炭土与珍珠岩混合为佳,保持湿润环境促进生根。
二、栽培管理
规程要求种植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0-12株。土壤pH值应保持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3%。每年需施用腐熟有机肥两次,分别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落叶后进行。灌溉要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避免积水造成烂根。
三、病虫害防治
规程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等,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措施加以控制。常见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等,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四、采收加工
规程规定,虎舌红一般在栽种后第三年采收,最佳采收期为9-10月。采收时要连根拔起,去除泥土和杂质,晒干或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12%。成品药材应达到色泽一致、无霉变、无虫蛀的质量要求。
五、质量检测
规程明确了虎舌红的主要质量指标,包括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等。水分不得超过12%,总灰分不超过7%,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低于15%。同时规定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确保药材安全有效。
六、档案记录
规程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种苗来源、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以便追溯产品质量和指导生产改进。
以上是对DB52/T 1168-2017中关键内容的深入解读,旨在为虎舌红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