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毛梾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树种,其育苗与栽培技术直接关系到资源的有效利用。《DB41/T 1437-2017 毛梾育苗与栽培技术规程》为毛梾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种子采集部分,标准指出应在果实成熟期及时采收。具体而言,当果实由绿色转为黑色时即达到采收条件。采收后的种子需要立即处理,避免长时间堆放导致发热影响发芽率。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将种子摊开晾晒至含水量降至15%左右,然后密封保存于干燥通风处。
其次,在育苗环节中,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以提高出苗率。推荐采用温水浸泡法,即将种子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之后捞出置于湿润沙土中保持温度在20℃上下进行催芽。此过程有助于打破种子休眠状态,促进种子萌发。
再者,关于幼苗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50克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要定期检查土壤湿度,确保基质始终保持适度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另外,在幼苗长至一定高度后应及时进行间苗操作,保证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此外,还特别提到病虫害防治措施。日常巡查中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立即采取物理或生物方法进行干预,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频率。例如可以通过释放天敌昆虫或者设置防虫网来预防害虫侵害。
最后,在定植阶段需要注意选择适合毛梾生长的立地条件。该树种偏好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因此在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土壤肥力状况。定植完成后还需做好后期抚育工作,包括适时修剪枝条、追施肥料等,以促进树木健康快速成长。
以上便是根据《DB41/T 1437-2017 毛梾育苗与栽培技术规程》提炼出来的重点内容及其深入解析。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能够有效提升毛梾育苗与栽培的成功率,为实现可持续林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