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吉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通信网络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of Highway and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通信网络技术规范》(DB22/T 2649-2017)是一部专门针对交通运输领域通信网络的技术标准,旨在为公路和水路交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通信保障。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多个专业术语的定义,例如“通信网络”、“数据链路层”等。这些定义是理解整个标准的基础,确保所有参与方在同一语境下讨论问题。例如,“通信网络”被定义为由传输介质、设备及软件组成的系统,用于在不同地点之间传递信息。这一定义强调了通信网络不仅仅是硬件设施,还包括支撑其运行的软件和服务。
网络架构
该标准提出了三层网络架构模型: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核心层负责处理高带宽需求和关键业务流量;汇聚层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核心层与接入层;接入层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或设备。这种分层设计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管理效率。
安全性要求
安全性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标准规定了通信网络应具备的身份认证机制、访问控制策略以及加密措施。例如,对于身份认证,建议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以增强安全性;在访问控制方面,需根据用户的权限等级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加密算法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推荐使用国家认可的标准加密算法来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性能指标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标准对网络延迟、丢包率等性能参数设定了具体数值。比如,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端到端的网络延迟不应超过50毫秒;丢包率在理想状态下应小于0.1%。此外,还要求定期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优化。
维护与管理
良好的维护管理体系可以延长网络寿命并减少故障发生几率。因此,标准强调了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流量监测、故障预警等功能。同时,还提出了定期巡检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以应对突发状况。
以上只是对部分重要内容进行了概述性说明,实际上这份标准涵盖了更多细节内容如故障恢复时间、电源冗余配置等。希望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介绍能让大家对该标准有一个初步了解,并认识到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