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大戟种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子选择与处理、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种苗出圃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红大戟种苗的绿色生产及其相关质量管理。
Title:Green Medicinal Materials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 Kansui Seedling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绿色药材红大戟种苗生产技术规程中的关键变化——种苗繁育环境控制
在TYNZYC 0088-2022《绿色药材 红大戟种苗生产技术规程》中,种苗繁育环境控制这一条文的变化尤为显著。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更加细化和严格。
旧版标准仅提出\"应选择适宜的种苗繁育环境\",而新版则明确规定了具体要求:种苗繁育场地需远离工业污染源至少1000米以上,并且周围不得有大型养殖场。同时,土壤pH值需保持在6.5-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些具体指标为种苗繁育提供了明确指导,有助于确保种苗质量。
以土壤pH值为例,过低或过高的pH都会影响红大戟种苗的生长发育。通过调整土壤酸碱度至适宜范围,可以促进种苗根系健康生长,提高种苗成活率。此外,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关键,这不仅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遵循这些规定,种苗繁育者能够更好地掌控环境因素,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红大戟种苗,这对于推动绿色药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