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苏省干线公路可变信息标志的通信协议的技术要求、数据格式、通信流程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干线公路上可变信息标志与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通信。
Title: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Variable Message Signs on Trunk Highways - DB32T 3313-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313-2017《干线公路可变信息标志通信协议》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主要规范了干线公路上可变信息标志的通信方式、数据格式和交互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干线公路上设置的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 VMS)。这些标志用于向驾驶员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如拥堵状况、事故提醒、天气变化等。
2. 通信模式
标准规定了两种基本的通信模式:主动上报模式和被动查询模式。
- 主动上报模式:VMS设备根据预设条件自动向控制中心发送状态信息或更新后的显示内容。
- 被动查询模式:由控制中心发起请求,VMS设备接收指令后返回相应数据。
这两种模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需求。
3. 数据传输协议
# 3.1 协议类型
标准推荐采用TCP/IP作为基础传输协议,并支持HTTP/HTTPS协议栈上的应用层协议。此外还允许使用UDP协议实现快速响应。
# 3.2 数据包结构
每个数据包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 同步头:用于标识数据包的开始位置;
- 数据长度字段:指示后续有效载荷的实际长度;
- 数据内容:具体的信息数据;
- 校验码:确保数据完整性。
# 3.3 错误处理机制
当检测到错误时,系统应当具备重传机制以及超时重连功能。同时对于非致命性错误,允许选择性忽略并继续执行其他操作。
4. 安全要求
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标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 使用SSL/TLS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隐私性和机密性;
- 实施身份认证机制防止未授权访问;
- 记录日志以便追踪任何可疑活动。
5. 性能指标
在性能方面,标准设定了如下最低标准:
- 最大延迟时间不超过2秒;
- 每分钟最大消息吞吐量为60条;
- 平均误码率低于10^-6。
通过遵循上述规定,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及高效通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