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苏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管理的要求及检查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工作及其检查评价。
Title: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Inspection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nergy Resources Metering in Public Institutions (DB32T 3316-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316-2017《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管理要求及检查评价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公共机构在能源资源计量管理中的行为。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
5.1 计量器具配备
公共机构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能源资源计量器具。具体要求包括:
- 种类齐全:确保涵盖所有需要监测的能源类型(如电、水、天然气等)。
- 精度达标: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需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 定期校验:所有计量器具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解读:这一部分强调了计量器具的基础性作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后续的能耗分析至关重要。例如,若电表精度不足可能导致电费计算错误,影响财务管理和节能决策。
数据采集与记录
5.2 数据采集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能源资源数据采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 自动化采集:鼓励使用智能仪表和系统自动采集数据。
- 人工补录:对于无法实现自动化的部分,应有明确的人工补录流程。
解读: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数据采集已成为趋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可能存在盲区,因此制定人工补录规则可以有效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比如,在某些偏远地区或者老旧建筑内,可能缺乏网络支持,这时就需要人工抄表来完成数据记录。
能耗统计与分析
5.3 能耗统计
要求定期对各类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并形成详细的报表。内容至少应包含:
- 每月/季度/年度的总能耗量;
- 各类能源的具体使用情况;
- 单位面积或人均能耗指标。
解读:通过定期统计能耗数据,可以帮助管理层了解当前的能源利用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例如,如果发现某段时间内某个部门的用电量异常增加,则需要进一步调查原因,可能是设备老化还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节能改造建议
5.4 节能改造
当通过上述步骤发现存在明显浪费现象时,应及时提出节能改造方案。这些建议可能涉及:
- 更新高耗能设备;
- 改善保温隔热性能;
- 引入新能源技术。
解读:节能改造不仅能够降低运行成本,还能提高整体效率。比如,更换LED照明灯具虽然初期投资较大,但长期来看可以显著减少电力消耗,同时提供更好的光照效果。
检查评价方法
6.1 检查评价周期
规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评估活动,并将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解读:持续性的监督机制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管理状态。即使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DB32/T 3316-2017标准中几个核心方面的深入剖析。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