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的验收要求、验收程序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的验收工作,其他类似地区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Road Slopes in High-altitude and Cold Regions - Acceptance Crite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P4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601-2017《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验收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我国青藏高原等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技术标准。该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些特殊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极端低温、低氧环境、强紫外线辐射以及冻融循环等特点,对生态防护工程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后期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出发,深入解析其核心内容。
4.1 基础准备
本部分强调了在实施任何生态防护措施之前,必须完成的基础工作。首先,要求对边坡进行全面勘察,包括地质结构、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等信息收集。其次,需评估当地气候特征,如温度变化范围、降水量分布等,以便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和选用适合的植物种类。此外,还应检查原有植被状况,确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性措施。
5.2 植被恢复材料
关于植被恢复所使用的种子、草皮和其他植物材料,规范指出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并且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程序。对于播种量的计算,应根据目标覆盖率来确定;而用于喷播的混合料,则需确保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以支持植物生长。同时,还应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合理性,避免因竞争而导致某些物种难以存活。
6.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操作阶段,规范提出了若干重要的质量控制点。例如,在铺设防渗膜时,要求接缝处紧密贴合且无明显褶皱;当采用锚杆固定时,必须保证每个锚固点都能承受设计荷载。另外,在灌溉系统安装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整个管网畅通无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寒冷季节施工时,应对机械设备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因低温导致设备损坏影响进度。
7.1 验收标准
最后,在项目竣工后进行验收时,应当依据本规范的各项指标来进行综合评定。其中,外观效果是一个直观但重要的考量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边坡表面平整度、颜色均匀性等方面。功能性方面,则主要关注植被成活率、水土保持能力等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发现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应及时整改直至合格为止。
综上所述,《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验收规范》不仅为从事此类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促进了环境保护理念在整个工程建设领域内的普及与发展。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