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基本要求、管理内容、服务质量控制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Title: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466-2017《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下将对其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社区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要求社区应设置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基本服务设施。这包括但不限于便民服务点、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场所等。这些设施的设立不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其次,在社区环境卫生方面,标准强调要保持社区内环境整洁美观。具体措施包括定期清扫街道、清理垃圾以及维护公共绿地等。良好的卫生条件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预防疾病传播,同时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对于社区安全防范工作,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社区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保人员和技术设备。同时,还应该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例如,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便利化服务,如设置无障碍通道、安排志愿者协助出行等。这样的举措体现了社会关怀,有利于构建和谐包容的社区氛围。
最后,标准鼓励社区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务公开、办事指南查询等功能,让居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
综上所述,《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社区管理工作,对于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使我们的社区变得更加美好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