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羊的环境条件要求,包括设施、温度、湿度、光照、噪声、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用羊的饲养、管理和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控制。
Title:Laboratory Animal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 Part 3: Experimental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464.3-2017《实验动物 环境条件 第3部分:实验用羊》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实验用羊的饲养环境提供了科学规范。以下对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环境设施类型和分级
本标准将实验用羊的环境设施分为三个等级: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其中普通环境适用于一般性实验;屏障环境用于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别的实验;隔离环境则用于无菌或悉生生物实验。不同等级的环境要求空气洁净度、换气次数等指标逐级提高。
5.2 温湿度控制
实验用羊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8℃~29℃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范围内。这样的温湿度条件可以保证羊只的舒适性和健康状态,同时也有利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3 换气与空气洁净度
普通环境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应少于8次,屏障环境为10~20次,隔离环境则需达到20次以上。空气洁净度方面,普通环境不低于10000级,屏障环境为1000级,隔离环境达到100级。这些参数确保了实验环境中微生物含量符合相应等级的要求。
5.4 噪声控制
实验室内噪声水平不得超过60分贝。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隔音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噪音对羊只的影响,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5.5 照明
实验室内应提供人工照明,照度范围为100~300勒克斯。适当的光照不仅有利于观察,还能模拟自然昼夜节律,促进羊只健康成长。
6.1 饲养密度
根据羊只大小及实验需求确定合适的饲养密度。过高的密度会影响个体发育,而过低则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标准建议每只成年羊所需最小空间面积为1.5平方米。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的部分重点解读,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考量。希望上述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DB11/T 1464.3-2017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