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科研单位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的技术要求、评定方法和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科研单位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Production Rating - Part 20: Research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322.20-2017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20部分:科研单位》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科研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等级评定工作。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在组织机构与职责方面,5.1要求科研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明确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这表明单位必须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由高层领导直接负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对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5.2强调应建立健全涵盖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在内的各项制度。这意味着科研单位需制定全面的规章制度体系,将安全管理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
在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上,5.3指出大型实验设备、特种设备等应定期检测检验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这一规定要求科研单位重视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保障其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应急救援管理方面,5.4提出应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科研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人员疏散方案等内容,并且要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职业健康管理同样重要,5.5要求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科研单位应当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权益。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解读,希望对科研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所帮助。科研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执行相关规定,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