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耐盐碱型菊芋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耐盐碱型菊芋的生产与种植。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lt-Alkali Tolerant Jerusalem Artichoke - Part 6: Salt-Alkali Tolerant Type Jerusalem Artichok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560.6-2017《菊芋栽培技术规程 第6部分:耐盐碱型菊芋》是一项专门针对耐盐碱型菊芋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土壤选择与处理
- 标准指出,耐盐碱型菊芋适宜在pH值为7.5至9.0、含盐量不超过0.6%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对于盐碱地,建议采用深翻耕作的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并结合施用有机肥和改良剂来降低土壤盐分。
2. 品种选择
- 应选用经过审定的耐盐碱型菊芋品种。这些品种需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在高盐碱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和产量。
3. 播种技术
- 播种前要确保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通常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的方式。直播时行距保持在40-50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育苗移栽则需注意适时定植,保证幼苗健壮。
4. 田间管理
- 包括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耐盐碱型菊芋对水分需求较高但不耐涝,因此应根据天气情况合理灌溉。同时,定期检查田间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5. 收获与储存
- 当地上部分枯黄时即可收获,使用机械或人工方式采收均可。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间残留物,并将产品储存在通风干燥处,避免受潮发霉。
以上内容基于DB13/T 2560.6-2017标准中的关键点进行了阐述,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从而提高耐盐碱型菊芋的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