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菇设施化周年栽培的场地选择、设施建设、栽培季节、品种选择、培养料配方与配制、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草菇设施化周年栽培的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ear-round Cultivation of Straw Mushroom under Facility Condi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504-2017草菇设施化周年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草菇设施化周年栽培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标准化操作提升草菇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设施建设部分,该标准强调了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温室大棚的建设需考虑光照、通风等自然条件,确保能够满足草菇生长的需求。例如,标准指出棚内高度不得低于3米,并要求配备有效的遮阳和保温设施,这对于维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至关重要。
其次,关于栽培基质的选择与处理,标准明确提出了使用稻草、棉籽壳等为主要原料,并建议加入适量的石灰和过磷酸钙以调节pH值。在基质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是关键环节之一,标准规定堆制期间最高温度不应超过65℃,并需持续7天以上才能完成发酵过程,这有助于杀死病菌及虫卵,为草菇提供健康的生长介质。
再者,对于播种后的管理措施,标准特别提到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特别是在发菌期,保持室内温度在28℃左右最为理想。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空气相对湿度,一般维持在85%-90%之间有利于子实体形成。此外,还应注意及时通风换气,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产量。
最后,在采收阶段,标准提醒当草菇菌盖充分展开但尚未开伞时即应采摘,这样可以获得最佳口感与营养价值。采摘后应及时清理床面,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病害传播。
总之,《DB45T 1504-2017草菇设施化周年栽培技术规程》从选址到最终收获都给出了详尽指导,帮助从业者科学合理地开展草菇栽培活动,从而实现稳定高效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