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桐木虱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调查方法、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青桐木虱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hanostigma pir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538-2017《青桐木虱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青桐木虱的综合防治工作。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明确了青桐木虱、综合防治等关键术语的定义。例如,“青桐木虱”是指寄生在青桐树上的特定害虫种类。明确这些术语有助于统一认识,确保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一致性。
2. 监测与预警:标准强调了定期监测的重要性,建议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调查。通过设置固定样点,记录青桐木虱的数量变化趋势,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的早期迹象,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3. 农业防治:提倡选用抗性强的青桐品种,合理修剪枝条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害虫栖息地。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如适时灌溉、施肥,增强植株自身抵抗力。
4. 物理防治:推荐使用黄板诱杀成虫或人工摘除卵块等方法。物理防治手段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且对环境友好,适合作为初期防控手段。
5. 生物防治:鼓励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比如释放瓢虫、草蛉等捕食性昆虫。此外,还可以喷洒微生物制剂如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来抑制害虫生长发育。
6. 化学防治:当其他方法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才考虑使用化学药剂。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喷洒时间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开蜜蜂活动高峰时段。
7. 效果评估:每次防治结束后都应进行效果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害虫密度下降幅度、树木健康状况恢复情况等指标。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后续方案,形成闭环管理体系。
以上内容基于DB13/T 2538-2017标准编写而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实现对青桐木虱的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