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煤矿水害防治地面区域治理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地面区域治理工程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验收及后续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煤矿地面区域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
Title: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al Mine Water Hazards - Part 4: Surface Area Trea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6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煤矿水害防治第4部分:地面区域治理》(DB13/T 2528.4-2017)作为河北省地方标准,为煤矿地面区域水害防治提供了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析:
在3.2中规定“地面区域治理应以地质构造和含水层分布为基础”,这意味着治理工作需首先对矿区地质条件有全面了解。实际操作时,需要通过钻探、物探等多种手段获取精确数据,确保治理方案科学合理。
第4.1条指出“治理范围应覆盖潜在突水危险区”,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企业在制定治理计划时,不仅要关注已知的积水点,还要结合历史资料预测可能存在的隐患区域,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于治理方法的选择,5.1条提到“宜采用帷幕注浆等阻隔措施”,这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程技术手段。例如,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可优先考虑帷幕注浆法来构建防水屏障,而对裂隙发育区则可以辅以高压喷射注浆等工艺增强效果。
6.1条明确要求“施工前应对注浆材料性能进行测试”,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环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选取符合标准的材料,并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其各项指标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
此外,7.1条还特别强调了监测的重要性,“施工过程中应实时监控注浆压力与流量变化情况”。通过安装传感器等设备及时采集数据,一旦发现异常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疏忽导致治理失败。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分析,具体实施还需结合矿区的具体条件灵活运用,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