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的编码原则、编码结构和编码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各级政府部门及有关机构在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管理和应用中的编码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Resource Catalog Co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509-2017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编码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编码的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原则、要素构成以及编码规则等内容,旨在确保全省范围内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下面我将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等机构在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工作。这一条款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强调了其在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2. 术语和定义:
- 公共信用信息:指由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他依法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法人、非法人组织及自然人信用状况的信息。
- 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记录公共信用信息的属性特征及其存储位置的集合。这些定义为后续条款提供了基本概念框架,有助于理解整个标准的核心内容。
3. 编码原则:
- 唯一性:每个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应具有唯一的标识码。
- 稳定性:编码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 扩展性:设计时需考虑未来可能增加的新类型信息。
- 可操作性:便于实际工作中使用与维护。
这些原则从不同角度保证了编码系统的科学合理,对于保障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4. 要素构成:包括但不限于基本信息(如名称、描述)、技术信息(如格式、更新频率)和社会经济影响信息等。其中特别提到应当包含数据提供方、数据使用者等相关责任主体的信息,这有利于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促进信息的有效利用。
5. 编码方法:采用层次结构编码法,具体分为大类码、中类码、小类码三个层级,并给出了具体的编码示例。例如,“01”代表个人类信息,“0101”则进一步细化到个人基本信息。这种分层编码方式既简洁又灵活,易于理解和执行。
6. 实施要求:要求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定期对目录进行审核更新;同时鼓励跨部门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DB13/T 2509-2017》不仅是一份技术性的规范文件,更是推动河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对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编码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度,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同时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