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治的技术要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标准。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层间处治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rlayer Treatment of Asphalt Pavement on Expressway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3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483-2017《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理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层间处治”的概念,即在新旧沥青路面之间或沥青面层与基层之间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这一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材料要求
1. 粘结材料:标准规定了用于层间处治的粘结材料性能指标,如粘结强度、抗老化能力等。这些指标确保了粘结材料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粘结效果。
2. 集料选择:对于使用碎石封层的情况,标准对碎石的粒径分布、形状、耐磨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和路面使用寿命。
施工工艺
1. 准备工作:包括清理下承层表面,确保无松散材料、灰尘等杂质存在。这是保证层间结合质量的前提条件。
2. 喷洒工艺:对于乳化沥青或其他粘结剂的喷洒,标准规定了具体的喷洒量、温度控制以及施工速度等内容。例如,乳化沥青的喷洒量应根据设计厚度精确计算,并且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进行。
3. 摊铺作业:当采用碎石封层时,标准对碎石的撒布均匀度、压实度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此外还强调了施工后的养护工作,比如封闭交通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值。
检验与验收
1. 外观检查:通过目测的方式检查层间处治层是否有明显的缺陷,如漏洒、泛油等现象。
2. 物理力学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粘结强度试验、抗剪切试验等项目,用以验证实际施工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取样检测:从现场随机抽取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全面分析,确保所有参数均达到标准规定值。
注意事项
- 在寒冷季节施工时需特别注意防止低温导致粘结失效;
- 遇到雨天或湿度较大天气时应暂停施工;
- 完成层间处治后应及时开展后续工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外环境中。
以上是对DB13/T 2483-2017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