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生濒危树种种质资源调查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野生濒危树种种质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Survey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Wild Endangered Tree Spec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248-2016 野生濒危树种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野生濒危树种种质资源的调查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调查范围与对象
该标准明确指出,调查范围应覆盖全省范围内所有已知或潜在的野生濒危树种分布区域。调查对象不仅限于列入国家和省级保护名录的树种,还包括那些虽未正式列为保护对象但具有较高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的树种。这一规定确保了调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前瞻性,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全省野生濒危树种种质资源的现状。
二、调查内容
标准中提到的具体调查内容包括:种群数量、分布状况、生长环境、繁殖特性等基本生物学特征;同时还需要评估其面临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等,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通过这样的系统性调查,可以为后续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
在调查方法上,标准推荐采用样线法、样方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野外考察。对于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情况,则可以通过遥感影像分析、DNA指纹鉴定等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完成。此外,还强调了数据记录的标准化处理,要求所有信息都需按照统一格式录入数据库,以便于长期跟踪监测。
四、成果提交与共享
最后,在完成初步调查后,应当及时整理并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其中包括文字描述、图表展示以及数字化档案等内容。并且鼓励不同机构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野生濒危树种种质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
以上是对《DB14/T 1248-2016 野生濒危树种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中几个关键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