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猪场猪瘟免疫净化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种猪场开展猪瘟免疫净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assical Swine Fever Immunization Purification in Breeding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444-2017《种猪场猪瘟免疫净化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种猪场开展猪瘟的免疫和净化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一些基本概念,如“猪瘟”是指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免疫净化”是指通过疫苗接种与生物安全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减少并最终消除猪群中的猪瘟病毒感染。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疫苗选择与使用
标准要求选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猪瘟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并且应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类型。例如,在种猪场中通常推荐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因为它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免疫程序制定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于成功实施猪瘟免疫净化至关重要。标准建议种公猪每年至少免疫两次;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仔猪则需按照母源抗体水平确定首免时间,一般为出生后21天左右开始首次免疫,并间隔一个月进行第二次免疫。
生物安全管理
除了疫苗接种外,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也是实现猪瘟净化的关键环节。这包括但不限于:
- 定期对全场环境进行消毒;
- 控制人员流动,进入生产区时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 实施全进全出制度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 对引进的新猪只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
监测与评估
为了确保免疫净化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定期监测猪群的抗体水平。标准指出,可以通过采血样检测猪瘟抗体滴度来判断群体免疫状态。当群体平均抗体阳性率达到80%以上时,可认为当前免疫策略有效;否则应及时调整免疫方案。
应急处理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上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同时暂停所有相关活动直至疫情得到控制。此外,还应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工作。
综上所述,《种猪场猪瘟免疫净化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还强调了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保障种猪场内猪群健康稳定发展。希望上述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