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虾、草鱼、鲫鱼增殖放流的选址、苗种选择、放流操作、后期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青虾、草鱼、鲫鱼的增殖放流活动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ock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of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and Carassius aurat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455-2017《青虾 草鱼 鲫鱼增殖放流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青虾、草鱼和鲫鱼的增殖放流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淡水水域的青虾、草鱼和鲫鱼的增殖放流活动。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了其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适用性。
2. 术语和定义:
- 增殖放流:指通过人工方式将苗种投放到自然水体中,以增加鱼类资源量的行为。
- 苗种质量要求:苗种应健康无病害,规格整齐,活力强。这一条强调了苗种的质量对于增殖放流成功的重要性。
3. 苗种来源与选择:
- 苗种来源需来自具有合法资质的苗种生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证明。
-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性好的品种。这有助于提高放流后物种的存活率和繁殖能力。
4. 放流前准备:
- 放流前应对水域环境进行评估,包括水质、底质、饵料生物等条件是否适合目标物种生存。
- 制定详细的放流计划,包括时间、地点、数量等信息。这些准备工作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5. 放流方法:
- 使用专用的放流设备,避免对苗种造成机械损伤。
- 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放流,通常选择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苗种的影响,提高成活率。
6. 放流后的监测与管理:
- 放流后应定期监测放流水域的生态环境变化及苗种的生长发育情况。
- 对非法捕捞行为进行监督执法,保护放流成果。这一环节确保了增殖放流的效果能够长期维持。
以上内容是DB13/T 2455-2017标准中的关键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增殖放流技术体系,旨在促进河北省淡水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