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樟子松容器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樟子松容器育苗的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aine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416-2017《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樟子松容器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基质要求、容器选择、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下对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圃地选择与准备
- 标准指出,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无污染的地方。这一要求旨在确保苗木生长环境优良,避免因土壤问题影响苗木健康。
2. 基质要求
- 基质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具体来说,基质的pH值应在5.5至7.5之间,总孔隙度不低于54%,这有助于促进根系发育并防止病害发生。
3. 容器选择
- 容器大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通常直径为8至10厘米,高度为10至15厘米。容器壁厚不应小于0.2毫米,以保证其耐用性和稳定性。
4. 播种育苗
- 种子处理时,先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进行消毒处理。播种深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至3倍,覆土后要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0℃左右,有利于种子发芽。
5. 苗期管理
- 苗木出土后要及时揭膜炼苗,初期每天喷水1至2次,随着幼苗生长逐渐减少次数。同时注意间苗和补苗工作,保持合理的株行距,一般为5×10厘米。
6. 病虫害防治
- 对于常见的立枯病等病害,可采用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预防;针对蚜虫等虫害,则可以使用吡虫啉类杀虫剂进行喷洒。定期巡查圃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基于DB14/T 1416-2017标准,结合实践操作经验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