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兰育苗的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苗木管理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玉兰的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ulan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兰育苗技术规程》(DB41/T 1394-2017)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玉兰苗木培育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种质资源保护、采种、播种、移植到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质资源保护
标准要求在玉兰种质资源保护区或保护地内,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和病虫害传播,确保种质资源的纯度与多样性。这意味着在育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隔离工作,避免不同品种之间发生杂交,同时定期检查苗木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
二、采种
规定指出采种应在果实成熟期进行,具体时间为每年9月至10月间。采集后的种子需经过晾晒处理,确保含水量降至15%以下再入库保存。此外还强调了种子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只有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种子才能用于生产。这一步骤直接关系到后续育苗的成功率,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三、播种
对于播种时间的选择,春季播种为最佳时期,通常安排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之间。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土,并施加适量有机肥作为基肥。播种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80-100粒左右较为适宜。通过合理密植既能保证幼苗生长空间充足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四、移植
当幼苗长至一定高度时(一般为10-15厘米),就可以考虑将其移栽到更大的容器或者田间固定位置继续培养。移植的最佳季节依然是春秋两季,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新根系发育。移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根部完整,尽量减少损伤。另外,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还需多次追肥补充营养物质。
五、抚育管理
包括浇水、除草、修剪等环节。浇水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表层土壤干燥后再充分灌溉;除草工作要做到及时彻底,防止杂草争夺养分;修剪则侧重于去除枯死枝条以及过密枝叶,促进通风透光条件改善。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并塑造良好树形。
综上所述,《玉兰育苗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子采集到成苗培育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只有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才能培育出优质健康的玉兰苗木,满足园林绿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