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集雨型绿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植物配置及施工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集雨型绿地工程的设计。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Rainwater Harvesting Green Space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436-2017集雨型绿地工程设计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集雨型绿地工程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施工验收等内容。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总则部分,明确了该规范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集雨型绿地工程设计。强调了以雨水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理念,结合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系统。
关于术语定义中提到的“集雨型绿地”,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布局,采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措施有效收集并利用雨水的一种绿地形式。其核心在于增强城市绿地对于雨水的吸纳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在基本规定里特别指出,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同时要确保绿地具备良好的渗透性、滞留性和净化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针对具体的工程技术要求,例如透水铺装材料的选择上,规范建议优先选用透水砖或透水混凝土等具有良好透水性能且耐久性强的产品,并且铺设厚度不得低于15厘米。此外还要求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来保证多余雨水能及时排出而不造成积水现象。
另外,在植物配置方面也提出了具体指导思想:一是选择本地适应性强、抗逆境好的乡土树种作为主要种植对象;二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三是注重四季变化效果使整个绿地空间充满生机活力。
最后,在施工与验收环节强调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进场检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存档备案等程序;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并接受监理单位全程监督直至最终交付使用前完成全面检测评估工作。
综上所述,《DB11/T 1436-2017集雨型绿地工程设计规范》从多个角度为北京市范围内开展此类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绿色城市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