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肝片吸虫病的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肝片吸虫病的防控及诊疗工作,尤其在畜牧业相关领域。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Fasciolo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585-2017《肝片吸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范》是青海省地方标准,为肝片吸虫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肝片吸虫病”是指由肝片形吸虫寄生于宿主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疾病。这一定义强调了病原体的具体种类及其寄生部位,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识别病症。
流行病学特征
根据标准内容,肝片吸虫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传播,家畜如牛、羊等为主要感染源。人感染通常与食用未煮熟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或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有关。了解这些流行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临床表现
标准指出,急性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慢性期则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疼痛、黄疸及体重减轻等。及时识别这些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实验室检测方法
标准推荐使用粪便检查法来检测肝片吸虫卵,同时也可以采用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辅助确诊。正确的实验室检测手段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防治措施
1. 控制传染源:定期对家畜进行驱虫处理,并妥善管理粪便以防止环境污染。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确保水质安全;避免生食可能携带囊蚴的水生植物。
3. 保护易感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必要时可采取药物预防措施。
以上是对DB63T 1585-2017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度解析。遵循此标准不仅有利于有效控制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和发展,还能促进公共卫生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