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唐菖蒲球茎繁育的技术要求、繁育方法、管理措施和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唐菖蒲球茎的繁育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uber Propagation of Gladiolus in Qingha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唐菖蒲球茎繁育技术规范》(DB63/T 1584-2017)是青海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唐菖蒲球茎的繁育过程,提高种球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球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繁育的种球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母株,并且要求种球直径达到一定规格。例如,一级种球直径应在3.5厘米以上,二级种球则为2.5至3.5厘米之间。对于种球的处理,要求在种植前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以防止病原菌侵染。
二、土壤准备
土壤条件直接影响到唐菖蒲的生长发育。标准强调了土壤的选择和改良的重要性。首先,土壤pH值应控制在6.0至7.0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其次,土壤需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此外,还建议施加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每亩用量约为2000至3000公斤,以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充足的养分。
三、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来确保唐菖蒲的健康成长。首先是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当的行距和株距,一般情况下行距保持在30至40厘米,株距则为15至20厘米。其次是适时浇水,在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灌溉,特别是在开花前后需增加水分供给。另外,还需定期除草松土,保持田间清洁,减少杂草对养分的竞争。
四、病虫害防治
为了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发生,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其中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以及采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例如,可以采用黄板诱杀害虫,或者喷洒波尔多液等低毒高效农药预防真菌性疾病。同时强调了轮作制度的重要性,通过改变种植作物种类来降低病原体积累的风险。
综上所述,《唐菖蒲球茎繁育技术规范》(DB63/T 1584-2017)从种球选择到田间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都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有助于促进唐菖蒲产业健康发展。从业者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操作流程,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的唐菖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