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技术要求,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药剂使用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小麦黄矮病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 of Wheat Yellow Dwarf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黄矮病防治技术规范》(DB63/T 1580-2017)是青海省地方标准,为科学防控小麦黄矮病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在病害监测方面,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田间调查。例如第四条规定“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调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害早期症状。通过定点监测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全面掌握病害发生动态,为后续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关于农业防治措施,标准强调选用抗病品种的重要性。第五条指出“应选择经过区域试验并证明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此外还提到合理轮作和适期播种。例如第六条规定“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两年以上”,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菌积累。而第七条建议“春小麦应在4月上旬至中旬播种”,这样可避开蚜虫高发期,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化学防治部分明确了药剂使用原则。第九条提出“优先采用生物源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体现了绿色植保理念。具体用药方法上,第十一条规定“喷雾时确保均匀周到”,并且“间隔7-10天再施一次”。第十二条还特别强调“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对于综合防治策略,标准提倡多种措施协同应用。第十三条建议“将农业防治作为基础,化学防治作为应急手段”,形成科学合理的防控体系。同时第十四条提出“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户防治意识”,这对于推广标准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该标准从监测预警、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到综合管理,构建了完整的防控框架,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