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稞条纹病的防治技术要求,包括病害识别、防治原则、农业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青稞种植区条纹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Barley Stripe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573-2017《青稞条纹病防治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青海省青稞生产中条纹病防治的技术指导文件。该标准从青稞条纹病的发病规律、预测预报到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旨在有效控制青稞条纹病的发生与危害,保障青稞产量和品质。
首先,标准明确了青稞条纹病的发病条件。规定在温度为15℃至25℃、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时,条纹病容易发生和流行。因此,在这些条件下需要加强田间监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当连续阴雨天气持续三天以上,且田间湿度较高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确认是否达到防治指标。
其次,关于预测预报部分,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每个县至少设立一个固定观察点,定期采集样本送检。同时鼓励农户参与群防群控活动,一旦发现疑似病例需第一时间上报当地植保部门。对于规模较大的种植基地,则建议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巡查工作。
再者,在综合防治措施上,标准提出了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物理防治包括合理轮作倒茬制度,避免连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来源;深耕深翻土壤,破坏越冬场所等。化学防治则强调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或频率。此外还提倡使用抗病品种作为基础防线,比如推荐种植“昆仑14号”、“藏青2000”等高抗性优良品系。
最后,标准特别指出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防控理念。鼓励采用生态调控手段如释放天敌昆虫、设置诱捕器等非化学方式来降低病害发生率。同时要求所有投入品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青稞条纹病防治技术规范》通过科学合理的体系构建,为青稞产区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